擴大高水平開放 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銀行、中國日報社與中國公共外交協會聯合主辦的“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中國與世界”——第87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近日在海南海口舉辦,論壇上多位專家學者,圍繞擴大高水平開放、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發表觀點。
對于如何看待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與擴大高水平開放,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中國的發展需要世界,世界的發展需要中國。一方面,中國的經濟轉型升級與內需潛力釋放需要在高水平開放中實現,能源、技術、服務型消費等都需要加大進口;另一方面,中國市場潛力的釋放將為全球市場增添巨大活力。為了適應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新趨勢,中國應對標國際最新經貿協定規則,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推進服務業開放進程。在海南自貿港內全面對接CPTPP競爭政策,特別是在競爭立法、調查執法、消費者保護、監管透明度等方面開展壓力測試。在國內部分自貿試驗區內實行更加嚴格的競爭政策,例如在全面實行RCEP基礎上,探索開展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間在債務、財政補貼、政府采購等方面的公平競爭審查。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認為,對已有的經濟全球化過程和成果的認識不能低估。疫情發生之后,幾乎所有人都預測中國進出口貿易將受巨大沖擊。然而,包括經濟學家在內的許多人都預測錯了,去年中國外貿的表現很好,顯現出了極強的行動能力和資源組合能力,這是對外開放的結果。盡管全球化逆流來勢洶洶,疫情造成很多阻隔,但是外貿仍然高速增長,這說明全球化具有很強的韌性。2011年,中國加入WTO并認同這套規則,帶來的不僅是中國出口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國內經濟活動體系與國際的接軌、協同。最近中國正式提出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TP),這是對外開放的一個實質性舉措。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表示,中美兩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角色正悄然轉換。特朗普上臺后掀起了逆全球化浪潮,以美國利益為主進行政策制定,使世界上所有利益都向美國利益讓步。拜登政府聲稱美國將重回領導崗位,卻不是從經濟全球化的角度,而是用搞政治價值觀聯盟等新手段,反對或抵制原本的國際秩序和國際規則。中國始終把握經濟全球化大勢,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始終支持經濟全球化,堅定實施對外開放基本國策。
今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20周年。有觀點認為,中國加入WTO以來實現的主要是商品要素的開放,現在應該進入到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要素的開放,這是新全球化的本質。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認為,制度型開放是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關鍵環節。中國在體制機制上與國際高標準規則對接,將成為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重要標志。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夏德仁認為,新發展格局與高水平開放應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從近期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可以對沖中美貿易摩擦導致的國際市場份額的減少;從長期來看,隨著改革的深化,國內企業通過國內市場積累,可以提高對外投資的能力,為今后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創造良好條件。高水平對外開放需要構建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的交匯點。高水平對外開放意味著中國逐步走近國際舞臺的中央,要求中國的體制機制與國際經濟規則具有相容性。
中國高水平開放大趨勢將對世界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全球化智庫理事長兼主任、國務院參事王輝耀認為將會有四個大趨勢:第一是中國中產階層的崛起將會成為全球最大中產階層。中國有14億人口,已有4億中產階層,我們必須要創造更大的能力,使中產階層能夠達到5億至7億;第二是中國將奠定全球價值鏈、供應鏈的中心地位,而如何打造中國這一位值得我們思考;第三是中國數字經濟在世界的領跑,《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指出,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8.6%,保持9.7%的高位增長速度,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第四是中國將成為清潔能源的技術引領,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設備制造國,中國在這方面的技術已經是國際領先,后發優勢也很明顯。
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范恒山認為,對世界而言,中國高水平開放是互利共贏的重要舉措,是一榮俱榮的運行過程。今天,中國已經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國,中國的經貿活動遍及全球,中國的產品與服務融透到世界各個領域。近幾年,美國打壓中國的實踐表明,在全球化趨勢面前,在中國與世界經濟深度聯系的現狀面前,某些大國想要與中國“脫鉤”只能是一種臆想。今天的中國已經是拉動世界經濟最重要的引擎,離開了中國的世界經濟,難以加快實現復蘇。過去的中國為世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后將繼續為世界提供更多的發展新機遇。